中付电签官网全国服务: 4000-518-166
中付电签面向全国招收中付传统大POS机一级机构和代理合作方。政策条件优厚,欢迎加盟!

银保监会: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消灭普惠金融“空白地带”

中付电签官网整理编辑:

  中国网财经7月9日讯(记者 曾蔷)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获得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昨日在银保监会召开的“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工作取得的成效,并表示将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着力拓展小微企业的“首贷户”。

  与此同时,丁晓芳指出,“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这些年,银保监会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一直非常重视,不断引导信贷资源向农业农村倾斜,在打造多元化金融供给体系、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涉农主体的金融可得性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速30.5%,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863.4万户,同比增加570.7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1万亿,同比增长9.7%。

  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

  据丁晓芳介绍,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立足本质岗位,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提质”。持续做好金融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

  在“增量”方面,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1万亿元,同比增速30.5%,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8.8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数2863.4万户,同比增加570.7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达到41万亿,同比增长9.7%。一季度末,832个脱贫县各项贷款余额9万亿元,比年初增长4661亿元;农业保险为832个脱贫县提供风险保障6710亿元,同比增加1273.2亿元。

  在“提质”方面,着眼于优化金融供给结构,实现金融资源更加精准投放,大力拓展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更加重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5%、57.9%、18.2%。截至一季度末,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同比增长29.62%。

  值得一提的是,“首贷难”一直是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丁晓芳表示,为了更好地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消灭“空白地带”,银保监会今年对发展小微企业“首贷户”提出目标任务。

  据悉,银保监会要求大型银行将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考核的目标,督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力争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在地方上,江西、福建、青岛等银保监局实施“首贷户”提升专项行动,引导银行加大对拓展“首贷户”业务的激励考核;支持银行从内部挖掘客户数据资源,比如账户开立、存款理财等,结合从外部收集的企业纳税、水电气、社保、公积金等信息,破解“缺信息”的难题,同时广泛对接专业市场、商圈、供应链企业上下游,解决“获客难”的问题。北京、广西等银保监局联合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贷款服务中心,实现小微企业开办、融资等“一站式”办理。

  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17.8万户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首贷发放金额5623.8亿元。

  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难点主要体现在信贷投放不均衡、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产品匹配度不足、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缺信用、缺信息是普惠金融工作中的痛点,在农村金融服务中,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做好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地区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健全的问题,为农村地区创设更加良好的融资环境。”丁晓芳对此表示,今年以来,银保监会积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是拓展建档评级覆盖面。组织银行机构主动进村上门,为有需求的农户和当前融资难反映较为突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等级。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档评级,力争在2023年底前实现基本全覆盖,使有效用信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丁晓芳指出,农村金融服务有自身的的特点,所以建档评级中,银保监会注重与基层组织联动,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在信息、人员、组织方面优势,帮助金融机构开展工作;注重与乡村治理的融合,建档评级的内容既包括衡量其还款能力的“硬指标”,如财务、对外担保等,也包括衡量其还款意愿的“软信息”,如诚信记录、勤俭作风、遵纪守法等。

  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丁晓芳介绍,银保监会积极推广安徽、河南、浙江等地经验做法,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完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鼓励银行机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系统化、智能化、批量化的建档评级工作。如安徽银保监局配合省委组织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探索从市县到省一级归集整合政府部门涉农信用信息,组织金融机构人员配合基层党员干部,通过人工采集信息、平台归集信息以及乡风文明评议情况等多维度收集信息,对涉农主体进行信用评级,选点地区涉农主体获贷率明显提升,获贷主体数量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加强建档评级结果的运用,合理满足融资需求,对于符合授信条件的涉农主体,鼓励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大数据信息,加大贷款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的协作,为涉农主体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同步开展金融知识教育,营造农村诚信文化。

  例如,浙江银保监局推动银行机构与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成立农户小额普惠贷款联合推进小组,创新“无感授信”模式,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目前浙江省符合条件农户授信覆盖率达到99.91%,授信总额达1.44万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229.67亿元,占农户小额贷款的比例达到60.6%。青海、四川银保监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对信用县、乡(镇)、村、户实施贷款利率奖励、适度提高贷款额度、优先受理贷款申请等优惠政策。目前,青海省信用贷覆盖近30%信用户,贷款时间从1-2周缩短到1-2天。

  “农村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包括‘十四五’期间要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丁晓芳表示。

(责任编辑:易薇)

扫一扫
添加客服经理微信

我也留言

*

*

扫描二维码